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破冰與突圍·縣(市、區)委書記全媒體縱橫談】紅安縣委書記劉堂軍:以“紅”為魂,“將軍縣”續寫新時代傳奇

        2022-01-09 20:55:56    來源:湖北日報

        11月21日,紅安縣委書記劉堂軍(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劉毅 通訊員 王洪濤 毛紅平 劉子靚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紅安縣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心,14萬英雄兒女為中國革命獻出寶貴生命,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韓先楚、陳錫聯、秦基偉等200多位共和國高級將領,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新時代的紅安兒女,如何傳承紅色基因,續寫老區高質量發展新傳奇?11月21日,紅安縣委書記劉堂軍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產業興縣和全面融入大武漢的新舉措、新路徑。

        一座豐碑,一種精神,一部傳奇

        說起紅安厚重的紅色歷史,在紅安工作10多年的劉堂軍用“一座豐碑、一種精神、一部傳奇”進行了概括。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整個湖北只有7名黨員,其中紅安就有3位。1927年11月13日,在紅安打響黃麻起義第一槍,建立鄂豫皖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黃安縣農民政府,創立鄂豫皖第一支革命軍隊——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紅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一要三不要”( 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一圖兩不圖” (圖奉獻,不圖名,不圖利),鑄就了“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

        “在今年黨代會上,我們提出要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安精神,永遠保持‘紅安紅’的價值追求,打造革命老區精神高地。”劉堂軍說。

        他表示,圍繞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紅安將著力做好保護修繕、傳承教育、產業發展三篇文章。

        紅安共有革命遺址遺跡224處,是全省乃至全國紅色資源最富集、最具特色的地區之一。紅安專門成立湖北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以爭創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為抓手,實施革命文物搶救性征集、搶救性維修、等級提升等“五大工程”,實現了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看護全覆蓋。

        今年1月至10月,全縣接待紅色旅游游客800余萬人次,紅色旅游收入達30億元以上。紅色旅游產業成為全縣支柱性產業。

        從“救命苕”到“致富苕”

        劉堂軍說,紅安苕的種植史也見證了紅安縣波瀾壯闊的革命史、發展史。

        在糧食緊缺的舊社會,“紅苕”作為重要糧食作物,養活一代又一代紅安人,成為老百姓眼中的“救命苕”。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紅安苕”一度成為紅軍戰士的“主糧”,曾留下紅苕地里埋銀元的動人故事。

        2009年,“紅安苕”成功申報為全國第一個甘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1年獲評湖北十大地理標志金獎。

        劉堂軍介紹,為推動紅安苕產業的發展,紅安設立2000萬元紅苕產業發展基金,并與科研院所合作,籌建湖北省第一所薯芋類大健康產品產業技術研究院,廣泛開展紅苕脫毒育苗,紫檀紅、龍薯9號、商薯19等良種苗及脫毒種苗實現全覆蓋。今年全縣優質紅苕種植面積達15萬畝,總產量37萬噸,位居全省第2位。

        目前,全縣紅苕加工平臺達36家,開發紅苕系列產品100多種,加工轉化能力達20萬噸。該縣還引進北京鼎薩公司,投資5億元籌建紅苕產品研發、網絡銷售、商超營銷三大中心。

        “我們還將建設一批紅安苕‘一村一品’專業村,培育一批產值過億元的紅安苕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紅安苕知名品牌,建設一批紅安苕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劉堂軍表示,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紅安苕全產業鏈綜合產值超60億元,帶動10萬戶以上農戶增收致富,讓“救命苕”“英雄苕”成為名副其實的“發展苕”“致富苕”。

        錨定大別山紅色中心城市目標

        劉堂軍說,紅安要發展,重點要破“路徑依賴”之冰,突“產業體系不優”之圍;破“固步自封”之冰,突“縣域經濟不強”之圍。

        紅安有一半鄉鎮與武漢接壤,具有全面融入大武漢同城化發展的先天區位優勢。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紅安將全方位對接武漢高鐵、高速、輕軌、港口、機場、干線公路等,打造武漢“半小時通勤圈”。

        “11年前,我們在縣城南部、武漢長江新城周邊的覓兒寺鎮新建了經濟開發區。如今,經濟開發區從一片荒野起步,已經成長為建成區達40平方公里、落戶企業近600家的湖北紅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劉堂軍說。

        下一步,紅安將主動融入東湖高新區,努力把紅安高新區打造成為武漢都市圈產業轉移承接示范區、融入大武漢的先行區和武漢同城化發展的“橋頭堡”。

        輝煌的革命歷史、厚重的紅色文化、難得的發展機遇,為紅安建設大別山紅色中心城市奠定良好基礎。“我們將錨定這一目標定位,努力把紅安建成紅色精神的中心之地、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地、撤縣設市的品質之地、續寫傳奇的奮斗之地。”劉堂軍說,“賡續紅色血脈,我們一直在努力奔跑,續寫新時代的紅安傳奇。”

        個性問答

        倡議紅安干部帶頭說普通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劉毅

        主持人:作為紅安人,近來回家鄉,發現干部都改說普通話了。這一變化,聽說跟您有關?

        劉堂軍:這個主要還是紅安適應時代發展、形勢發展的需要。在今年的一次縣委常委會會議上,我倡議所有干部在正式場合要帶頭講普通話。因為這一屆新領導班子有不少外地干部,統一使用普通話便于溝通交流。再加上我們致力于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和撤縣設市工作,希望通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示范來推動普通話普及工作,展現城市文明新形象。講好普通話,也有利于開展更廣泛的交流合作。

        民生福利

        搬遷“吊腳樓” 建生態住宅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劉毅

        主持人:引人關注的華家河鎮“吊腳樓”避險搬遷工程推進情況如何?

        劉堂軍:華家河鎮鎮區位于紅安縣西北部山地峽谷帶,灄水河沿鎮區穿鎮而過。早年有不少居民占據一側河道建房,形成“吊腳樓”。每逢汛期,河水暴漲,對河道行洪和居民房屋帶來巨大安全威脅。

        縣委、縣政府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為”,實施“吊腳樓”避險搬遷工程。我們制訂最惠民避險搬遷方案,僅用4天時間就順利完成183戶864名居民的搬遷拆除工作。選擇最好的地段,打造高質量的“綠色環保生態住宅區”,供搬遷群眾選購居住。整合發改、環保、水利等項目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投資2080萬元,實施灄水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建設灄水河“一河兩岸”休閑帶,將灄水河打造成景觀河、生態河、休閑河。

        關鍵詞: 產業 革命 紅色 紅安 劉堂軍

        相關閱讀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1234区乱码|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xvideos亚洲永久网址|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