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加大對糧食生產直接投入 讓農民能種糧、愿種糧、種好糧

        2022-04-13 11:08:23    來源:江蘇經濟報

        記者: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唐明珍: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與近幾年國際市場糧價幾次“過山車”式的大幅波動和當前國際糧食危機蔓延相比,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實支撐。

        江蘇作為糧食主產省,抓好糧食生產就是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江蘇以占全國3.8%的耕地生產了占全國5.5%的糧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8141.3萬畝,居全國第9位;糧食總產749.2億斤,連續5年增產,連續8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居全國第8位;糧食單產達到460.1公斤/畝,較全國高19%,居全國第5位、主產省第3位。在國家組織開展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我省連續五年獲得優秀等次。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面對北方地區受去年嚴重秋汛影響冬小麥可能減產的風險,江蘇要進一步扛牢責任,確保產量不下降、力爭有增產,堅決穩住農業基本盤、守住“三農”戰略后院。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抓好糧食生產就是為“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樹立示范。與華東地區各省市相比,我省糧食面積、總產低于山東、安徽兩省,但糧食單產水平最高,糧食經營效益領先,創造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糧食總量平衡、口糧自給、調出有余的不凡業績。這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省委1號文件一直強調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近兩年更是明確提出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省政府連續幾年印發文件,部署糧食生產工作,推動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市縣鄉、到具體作物,確保每個縣(市、區)播種面積只增不減,將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列入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指標,有效推動地方黨委、政府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江蘇作為現代化先行區,要為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探索積累經驗。在高基數上推動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切實保障全省8500萬人民飯碗牢牢端在手中,為國家糧食安全多做貢獻,對我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驗。當前,我省糧食生產面臨很大壓力和挑戰:一是資源約束明顯,如何用越來越少的耕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并且越來越貴的農業勞動力來生產足夠的糧食,難度越來越大。二是供給結構失衡,表現為口糧作物結構單一、糧飼發展不均衡、大豆油料供給保障能力弱,努力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任務十分艱巨。三是成本快速上漲。由于化肥等農資價格過快上漲推高生產成本,水稻等糧食種植效益持續走低,2021年達到近7年來最低點。目前,農資價格仍然處于高位,如何保護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能獲利、多得利需要積極探索,才能持續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記者: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江蘇的糧食生產呈現什么特點?具有哪些領先優勢?

        唐明珍:近年來,我省始終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按照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增效益“三穩一增”思路,持續抓緊抓實糧食生產各項措施落實,切實穩住了農業“基本盤”,為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全省糧食生產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糧食產能持續提升。2021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8141.3萬畝、總產749.2億斤、單產460.1公斤,在面積保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實現總產較2015年增加4.2%、單產增7.0%,糧食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二是生產布局逐步優化。突出蘇中、蘇北主產區和糧食大縣,推動糧食生產中心進一步向蘇中、蘇北轉移,形成蘇南、蘇中、蘇北產量1:3:6格局;突出水稻、小麥等口糧作物,兼顧特色雜糧,全省小麥、水稻兩大作物占比達88%。三是生產方式加快轉變。大力推進耕地輪作休耕,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創建,推動農藥、化肥“雙減”,推動綠色生產發展。加快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應用稻漁共作、稻鴨共作等高效模式200萬畝以上。四是產業開發穩步推進。突出發展“糧食+”經濟,延伸糧食產業鏈條,提升糧食產業綜合效益。推動“蘇米”品牌創建,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有突破,形成了“蘇墾”“蟹園”“隆元”“金陵味稻”等一批優質大米品牌,射陽大米、興化大米在2016年、2018年兩次被評為“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

        江蘇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省、流通大省、消費大省、產業大省,發展糧食產業有以下四大優勢:一是技術裝備支撐強。省內農業科研高校多,人才、技術、平臺等科技資源豐富,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廣體系、人才體系比較健全,有利于糧食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研究與推廣,2021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以上,高于全國8個百分點以上,并且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不斷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著力提升耕地地力,“十三五”期間全省耕地質量等級提升0.5等,達到4.28等。二是加工收儲能力強。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布的數據看,2020年,全省入統標準倉房倉容4316.4萬噸,同比增長6.84%,其中完好倉容4192.2萬噸,同比增長6.2%。全省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量、應用環流熏蒸技術倉容量居全國前列。納入糧食產業經濟統計的企業達到1179戶,年均增長率1.37%。其中,大米加工企業656家,年生產能力3477.5萬噸;面粉加工企業117家,年生產能力1575萬噸。全省糧食產業工業總產值3040.2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長率4.46%。三是產業融合推進快。將優質糧油作為全產業鏈價值超千億元的重點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全省優良食味水稻品種推廣面積1600多萬畝,占比已近一半,近3年稻麥優質品率增長30%以上。比如,射陽縣通過優選水稻品種技術、推進標準化生產、建設糧食產業集群,成功打造“射陽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245億多元,成為享譽省內外的知名品牌。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大。省財政支農資金重點向蘇北、向糧食主產區傾斜,著力調動地方抓糧、農民種糧兩個積極性。據初步統計,2021年直接用于糧食生產的資金超過225億元。其中,對種植50畝以上的水稻生產經營主體,每畝補貼不低于100元,對2020年糧食面積增加1%以上的26個產糧大縣專項獎補1.33億元,鼓勵糧食大縣發展糧食生產。今年將統籌安排44億元實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補貼、26億元實施產糧大縣獎勵、53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10億元支持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25.5億元促進農業綠色循環發展。

        記者:江蘇人多地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進一步挖掘糧食增產潛力?

        唐明珍:全力確保糧食穩產增產,必須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著力在提升耕地地力、推進科技創新、強化裝備支撐、激發農民種糧熱情等方面下功夫。

        在提升耕地地力方面,真正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加強耕地用途管制,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棉油糖菜和飼草料的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建立完善耕地“進出平衡”制度。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提升耕地質量的重要抓手,加快構建省市縣三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體系,著力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水平,抓好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探索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去年底省政府出臺“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并專門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建設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高標準農田,今年起將最低投資標準提高到3000元/畝,到“十四五”末建成5000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噸糧田”,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在推進科技創新方面,聚焦關鍵領域、重點環節,加大農業科技投入,集成推廣先進技術和物資裝備,著力提升單產水平,大幅充分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聚焦我省種業“卡脖子”技術和品種需求大膽創新,提升商業化育種能力,選育推廣高產優質、抗逆抗病、肥藥高效利用新品種,引導主導品種、單品種規模化連片種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側深施肥等省工節本標準化技術,打造一批優質糧食產業化基地。加強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加強重大病蟲草害監測與控制,實現“龍口奪糧”“蟲口奪糧”保豐收。積極發展精準農業生產技術,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在強化裝備支撐方面,聚力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即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按照“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要求,推動農機化科技創新,梳理并發布一批平臺農機裝備與技術創新成果,加大先進適用、綠色清潔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和推廣力度,建立常態化機收減損工作機制,穩步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新建10個以上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在農機裝備補短板、“宜機化”設施改造、“無人化”農場建設、機藝融合示范、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實效,為農業穩產保供提供基礎性保障,為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的農業物資裝備支撐。

        在激發農民種糧熱情方面,加大對糧食生產的直接投入,認真落實種糧補貼和土地出讓收入用于糧食生產比例,加快推廣金融、保險支農產品,拓寬農業保險的廣度和覆蓋面。探索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優良食味稻米產業化鏈式開發模式,培育建設優良食味稻米產業化強鎮,開展優質稻米品種、產品推介和展銷活動,舉辦“江蘇好大米”和“好吃蘇米”品鑒推介活動,著力打造“蘇米”省域公用品牌,提高蘇米品牌知名度競爭力,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增加農民種糧收益。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充分發揮其聯農帶農作用,在訂單農業、加工增值、品牌賦能、代耕代種、托管服務等方面精準發力,讓農民能種糧、愿種糧、種好糧,有利可圖。

        (記者 王小琴 耿文博)

        關鍵詞: 糧食生產 直接投入 能種糧愿種糧種好糧 綠色生產 農業基本盤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线产品二线产品| 亚洲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2018av|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成年人啊啊a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