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觀察
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共同體,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占全國近1/3;共同打造統一大市場先行區,外國人240小時過境免簽全域實施;跨省“高效辦成一件事”,200多項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新成果不斷涌現。
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3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約1/4的長三角三省一市,共筑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共創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共建高質量公共服務體系,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新潮奔涌,共筑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
長江口北翼,智慧化全海域養殖平臺“湛江灣1號”正在南通通州灣進行最后調試,高空俯瞰宛如移動城堡。
上海設計、南通建造,得益于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技術、資金和市場協同,這座養殖水體達8萬立方米的養殖平臺從開工到下水僅用11個月。從“耕海牧漁”到“智馭深藍”,新質生產力開拓海洋經濟新空間。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正催動長三角產業變革。
長三角腹地,合肥高新區的安徽云璽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替代實體印章的量子云印章。今年一季度,實現訂單額7000萬元。孵化在合肥,聯合上海研究院所起草行業標準,與杭州、連云港等地企業合作實現產業化……9年時間,云璽量子在長三角走通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之路。
目前,長三角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逾30%;2023年,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3.3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0.7個百分點。
作為量子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革命性研究平臺,合肥先進光源正面向2028年建成驗收全力沖刺。為建好用好這束光,長三角三省一市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這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共創共建、聯合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上海與合肥光子科學領域高水平人才雙向培養和輸送,蘇州與金華分別投入數千萬元在合肥光源上共建線站……
區域科技資源深化開放共享。目前,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集聚大型科學儀器超4.7萬臺(套)。三省一市攬獲2024年近五成國家科學技術獎項。
“創新戰隊”共克產業技術難題。上海在設計環節優勢突出,無錫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方面專長,蘇州制造和封裝測試能力較強……圍繞集成電路產業核心技術,長三角聯合攻關,協同各個城市各展所長。
目前,長三角已成立首批12個創新聯合體,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公開征集“急難愁盼”技術需求305項,組織實施聯合攻關項目72項。
共筑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競合能力不斷增強。
全國產工業機器人累計下線超5000臺,成功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大型LNG運輸船自主配套系統已突破多項關鍵設計建造技術……
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規劃師徐海賢說,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著力點,近年來形成圍繞滬寧合、滬杭甬的“雙三角”網絡體系,創新驅動效能不斷涌現。
內外兼修,共創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機器轟鳴、塔吊林立,毗鄰蘇皖交界的南京北站,站房主體結構正在緊張施工。兩年后,這個匯聚高鐵、地鐵和普速鐵路的樞紐將開通,南京都市圈互動更加活躍。
互聯互通提質增效,與體制機制改革密不可分。6月3日,蘇皖軌道交通運營公司在南京成立,兩省間不承擔國鐵路網功能的跨域鐵路將統一運營。未來,隨著長三角軌道交通運營公司組建,區域內軌道交通銜接將更高效、出行會更便捷。
改革筑渠,激發要素涌流。
數據互聯,貨物進入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等于進入上海機場,為企業節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監管互通,“聯動接卸”讓沿江13個港口與上海港融為一體;高鐵成環,串起長三角主要城市的列車成就長三角人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南京金魚嘴基金街區,幾乎每天都有一場撮合項目與資本的路演。與上海等城市聯動開展科創金融改革試點,要素集聚讓這里一年可服務企業超350家,促成融資逾18億元。
破壁除障,探路制度創新。
作為“試驗田”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包括方廳水院在內的180個聯建重點項目陸續開花結果。各方打破跨省行政壁壘,建立合作規范體系,已累計形成15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52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4月30日,滿載光伏組件的“皖甬歐”鐵海聯運班列從合肥開出,不到20小時即到達舟山港穿山港區。零延時轉裝“嘉華寧波”輪后,點對點駛向德國威廉港,并于5月27日抵達。快線貫通,合肥到歐洲一般物流時效從40天縮短到27天。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三省一市推動高層次協同開放,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新空間。
推進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建設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出數據出境負面清單降低企業合規成本……長三角成立自貿試驗區聯盟,加強互學互鑒,共同打造制度型開放“試驗田”。
今年前4個月,外資外貿大市蘇州進出口超預期增長5.6%。同期,三省一市進出口總值增長明顯。其中,江蘇、浙江在高基數上仍分別增長5.7%、6.6%;安徽以14.1%的增速奮力擴大基本盤。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區域所副所長羅成書認為,通過持續深化高層次改革開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共識和合力不斷凝聚,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枝葉關情,共建高質量公共服務體系
在蘇州吳江平望便民服務中心,來自安徽霍邱的陳添榮前來辦理養老保險賬戶余額一次性提取。跨域通辦窗口工作人員通過視頻連線霍邱縣行政服務中心,為其出具相關證明材料。前后不過十幾分鐘余額已經到賬,他感慨:“太方便了,真沒想到!”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跨省就讀困難學生資助“免申即享”,27個城市醫保關系轉移接續雙向在線辦理……目前,長三角“一網通辦”平臺開通政務服務已超200項,高效公共服務呵護居民、企業幸福感。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依托安徽宣城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動產登記中心的“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平臺,浙江蕭山的銀行發起抵押登記申請,安徽宣城的企業在線完成信息確認,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明即時生成供銀行下載核驗……全流程“云操作”后,貸款資金快速到賬,一場跨省融資達成。
公共難題共治才有高品質公共服務共享。一條寧陽街,南北分蘇皖。兩省公安、司法等部門共建警務室、調解室、政務服務窗口。跨省共治機制延伸處,老百姓一家的事有兩省幫辦。
太浦河吳江段,太陽透過高聳的護岸林照在水面,漾起粼粼波光。工作人員輕點鼠標,無人機離巢起飛,沿河面自動巡查:白天,水草、船只、水面異物等被一一識別標注;夜晚,紅外成像技術讓偷倒偷排無所遁形。智慧巡查數據可跨省實時共享,使長三角環境更優、景色更美。
聯保共治不斷深化,生態福祉持續供給。據統計,2024年長三角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84.5%,較2018年提升10.4個百分點;594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4.3%,達歷史最好水平。
攥指成拳,共繪“同心圓”;同頻共振,奮進新征程。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圖景正徐徐展開,必將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新力量。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長三角一...
腳下一方人文薈萃的水鄉客廳,眼前一脈碧波蕩漾的江南秀水——漫步... -
(鄉村行·看振興)南湖紅菱“錯峰”上...
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近日,在中國菱鄉浙江省嘉興市秀... -
一顆售價約25元 浙江臺州今年首批楊梅...
6月7日,在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10箱約150千克仙居楊梅裝箱出運,將... -
浙南地區首批自有TIR車輛啟程 “購車遠...
6月6日下午,5輛滿載價值400多萬元鞋襪、箱包等貨物的國際公路運輸(... -
向海圖強 廣西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打造“...
記者7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獲悉,廣西將向海圖強作為戰略指引,... -
推動財經教育與AI深度融合 匡時財經教...
在7日舉辦的上海財經大學匡時財經教育大模型發布會暨數智新財經論壇...
- 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長三角一體化2025-06-09
- (鄉村行·看振興)南湖紅菱“錯峰”上市 2025-06-09
- 一顆售價約25元 浙江臺州今年首批楊梅出口2025-06-09
- 浙南地區首批自有TIR車輛啟程 “購車遠航2025-06-09
- 向海圖強 廣西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打造“藍色2025-06-09
- 推動財經教育與AI深度融合 匡時財經教育大2025-06-09
- 聚焦“塑料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專家學者2025-06-09
- 國際汽聯首席發展官贊中國車企創新能力 期2025-06-09
- 人工智能品牌如何“出圈”?專家:核心要素2025-06-09
- 武漢種業博覽會開幕 科技賦能農業數智發展2025-06-09
- 津隴共振“山海情”2025-06-09
- 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打造“首發2025-06-09
- 全國多地商超掀起廣東荔枝甜蜜旋風2025-06-09
- 艾默生亞太區市場營銷副總裁:中國數字化機2025-06-09
- AI挑戰高考作文,夸克高分交卷2025-06-09
- (經濟觀察)中國推動綠電直連“一箭雙雕”2025-06-09
- “AI+教育”火熱,如何避開“思維惰性”、2025-06-09
- 廣西寧明辣椒豐收 奏響致富“椒”響曲2025-06-09
- 中國商務部:中歐電動汽車案價格承諾磋商進2025-06-09
- 第二批長三角創新聯合體名單發布2025-06-09
- 西藏全區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95萬個2025-06-09
- (經濟觀察)廣東加速打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2025-06-09
- 向“綠”求“金” 低碳產業重塑經濟增長邏2025-06-09
- 廣西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數字鄉村建設新路徑2025-06-09
-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第五跑道開始校飛2025-06-09
- 長三角簽約一批重點合作事項及項目2025-06-09
- 5月末中國外匯儲備32853億美元2025-06-09
- 湖南祁陽做優“土特產” 做強“大產業”2025-06-08
- 廣東省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閉幕 111名選手2025-06-08
-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發布重要通知202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