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際 >

        求職被盤問“婚育”,性別歧視何時休 全球短訊

        2023-06-05 06:04:24    來源:杭州網

        “結婚了嗎”“剛畢業應該還沒生孩子吧”“要二胎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拆除隱形就業門檻 ①】求職被盤問“婚育”,性別歧視何時休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發展大局。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必須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為每一位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

        然而,在實際招聘過程中,不少求職者仍面臨不同形式的就業歧視:“只要男性”的性別歧視;拿985、211學校作為硬性條件的學歷歧視;不招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的健康歧視;只招35歲以下人員的年齡歧視等等。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公平就業權益,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相關部門多次發文,嚴禁招聘中含有歧視性內容。一些用人單位轉而采取更加隱蔽的方式,將求職者拒之門外。

        這些隱形的就業門檻,打擊了求職者的自信心,侵犯了個人平等就業的權利,破壞了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為推動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即日起,本版推出《拆除隱形就業門檻》系列報道,敬請關注。——編者

        不久前,即將碩士畢業的張嵐嵐在招聘平臺上,向沈陽一家互聯網企業銷售崗位投遞簡歷后,收到婉拒的回信:“溫馨提示,該崗位工作強度大且需要臨時加班、出差,較適合男性。”

        “這種隱晦暗示和‘僅招男性’有啥區別?”隨后,她向該招聘平臺投訴稱遭遇就業性別歧視,卻被平臺駁回,原因是“證據不足”。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用人單位不會公開表示只招男性,而是轉為隱晦地暗示女性入職、工作、晉升過程中的困難,甚至打聽婚育狀況,使得就業性別歧視由明轉暗。而要破除對女性的就業歧視,還需要建立生育成本社會化分擔機制,為女性打造更包容更友好的就業環境。

        隱蔽“考察”婚育情況

        在和宿舍同學聊起求職情況時,張嵐嵐發現大家都被委婉地問到過婚育狀況:“結婚了嗎”“剛畢業應該還沒生孩子吧”“要二胎嗎”……有同學被要求填寫包含配偶及子女的家庭關系,還有同學被提示,“單位只有男性值班室”。

        事實上,像張嵐嵐和女同學們這樣的求職遭遇并不少見。前不久,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3.9萬名職場人士參與的《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61.1%的女性在求職中被問婚育狀況,遠高于男性的21.5%。

        記者了解到,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啟事和招用環節雖沒有限定性別,卻在面試等過程隱蔽地“考察”女性求職者的婚育情況,并以此作為其能否被錄用的重要因素。

        “門檻”不僅存在于求職時期,還貫穿于女性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什么時候結婚、生小孩,都成了女性在職場中難以回避的問題。《報告》指出,相較于男性,婚育是女性職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尤其是育齡女性。

        談到職場媽媽面臨的晉升障礙,劉淑君覺得自己很有發言權。從事會計工作的她,連續三年被評為部門優秀員工。而從職員晉升至副部長,她花了11年時間,部門其他同事“基本干3到5年就會獲得升遷機會”。

        在劉淑君生育第一個孩子休產假時,公司就著手招新人接班,使得她產假沒休完就匆匆返崗。“公司總覺得我孩子小需要照顧,遲遲不給晉升。”直到小兒子3歲后,她的晉升才被提上日程,但公司同時給出附加條件,要求“工作時間盡職盡責,非工作時間也可應酬和工作”。

        隱形增加維權取證難度

        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婦女就業工作,通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出臺政策措施,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權益。

        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明確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更是歸結了5類易發生的就業性別歧視行為并加以禁止,包括除個人基本信息外,不得進一步詢問或調查女性求職者的婚育情況,不能將限制結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狀況作為錄(聘)用條件等。

        法律層面如此重視且規定細致,為何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行為依然不絕?

        “上崗前說好適崗三年,不到半年就生娃,三年生倆。”記者從工作13年的HR陳勇口中,聽到了來自企業方面的壓力。他認為,女性就業歧視主要原因是,企業認為女職工會因生育“耽誤”更多時間和精力,降低工作參與度和勞動效率,無形中增加了用工成本。

        投訴被駁回后,張嵐嵐沒再繼續申訴。雖然人力資源工作人員電話溝通中明確表示“只招男性”,但她沒有錄音留證,“僅憑郵箱回信,有些證據不足”。隱形的就業歧視增加了勞動者取證難度,加上多地對這一行為懲處機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著就業性別歧視。

        遼寧省勞動人事爭議研究會法律專家孟宇平表示,現行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相關條文分散在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中,缺乏保障實施機制,“雖然可以用侵犯名譽權來起訴存在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但由于維權成本的問題,實踐中并不容易實施。”

        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

        針對就業性別歧視行為,一些省市明確了行政處罰標準。今年初,北京市人社局印發《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表(涉及婦女權益保障法部分)》,明確用人單位在招錄(聘)過程中,以性別為由拒絕錄(聘)用婦女,最高可處五萬元罰款。

        在陳勇看來,顯性的就業歧視較易識別,懲處起來也有效果,而對隱性侵權行為,“僅靠加大懲處還不能解決問題”。

        “對用人單位尤其對中小微企業來說,追求的無外乎員工隊伍穩定,降低經營風險。相關部門在加大對就業歧視行為懲處力度的同時,還應考慮到企業利益訴求,通過政策引導其規范用工。”陳勇建議獎罰并用,對嚴格落實女性平等就業權的企業加以獎勵,或給予稅收優惠、房屋租賃等方面政策傾斜,提高企業招用女職工的積極性。

        一些用人單位總覺得招聘女職工會增加負擔。而上述《報告》顯示,不少職場媽媽比其他職場女性更拼,48.5%的受訪職場媽媽每天工作9小時以上,高于未婚女性的34%、已婚未育女性的39%。54.7%的受訪女性認為,推動性別平等的核心要素是“企業和社會對生育負擔的承擔”。

        孟宇平認為,要糾正和防止就業性別歧視,還應建立合理的生育成本分擔機制,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切實擔負起保障生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責任,加大對托幼機構的建設力度,幫助女職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做好平衡,提升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財稅補助政策、擴大生育保險覆蓋范圍等渠道,適當分擔用人單位承擔的生育成本,進而為女性求職者營造公平就業的良好氛圍和環境。(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關鍵詞:

        相關閱讀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欧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色噜噜的亚洲男人的天堂|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